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,多对称分布在颧骨、额头或鼻周,像一片淡淡的“蝴蝶”落在皮肤上。它虽不影响健康,却常让人因外观变化产生困扰。黄褐斑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而是遗传、激素、日晒、皮肤状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激素波动是黄褐斑的常见诱因之一。女性在孕期、口服避孕药或更年期时,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变化,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活跃,导致色素沉积增加。这种由激素引发的黄褐斑,常被称为“妊娠斑”或“肝斑”,多在激素水平稳定后有所缓解,但部分人可能因皮肤代谢能力较弱,斑片持续存在。此外,长期压力、睡眠不足或情绪波动,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,间接诱发或加重黄褐斑。
紫外线是黄褐斑的“催化剂”。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本就负责吸收紫外线、保护深层组织,但当紫外线过度照射时,黑色素细胞会加速生成黑色素,并将它们运输到表皮层沉积,形成色斑。若日常防晒不到位,即使原本没有黄褐斑,也可能因长期日晒逐渐出现;已有黄褐斑的人,紫外线更会加深斑片颜色,扩大分布范围。因此,防晒是预防和改善黄褐斑的重要环节。
皮肤屏障受损或炎症也可能参与其中。当皮肤因过度清洁、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或患有皮炎等问题时,屏障功能减弱,局部可能产生轻微炎症。这种慢性炎症会刺激黑色素细胞,导致色素代谢紊乱,进而形成黄褐斑。此外,某些药物或化妆品中的重金属成分,也可能通过影响皮肤代谢,诱发或加重色斑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表示,黄褐斑的改善需结合日常护理与生活习惯调整。坚持每日使用防晒霜,配合遮阳帽、遮阳伞等物理防护,减少紫外线接触;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,选择温和、无刺激的产品,减少皮肤炎症风险;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情绪,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。若黄褐斑颜色较深或面积较大,可咨询医生建议,通过温和的方式逐步淡化,切勿盲目使用偏方或过度去角质,以免损伤皮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