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,其护理核心在于阻断病毒传播链、维护皮肤健康状态。日常居家护理需围绕“减少刺激、保持清洁、增强免疫”展开,通过细节管理降低复发与扩散风险。
避免物理刺激是首要原则。扁平疣表面粗糙,抓挠或摩擦易造成微小伤口,促使病毒通过“自身接种”扩散至周围皮肤。患者应修剪指甲至短圆状态,减少无意识抓挠;清洁患处时使用一次性棉签蘸取温和清洁剂,避免直接用手触碰;贴身衣物选择纯棉、丝绸等柔软材质,减少摩擦导致的疣体破损。若出现瘙痒感,可轻拍患处或用冷毛巾短暂敷贴缓解,切勿抠挖。
皮肤清洁与物品消毒需双管齐下。每日用37℃以下温水清洗患处,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磨砂膏,防止破坏皮肤屏障;沐浴后用纯棉毛巾轻拍吸水,切勿反复擦拭。个人物品需专人专用:毛巾、浴巾每日用100℃热水煮沸10分钟,或浸泡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暴晒;修甲工具、剃须刀等尖锐物品单独存放,避免与他人混用;公共场所如泳池、健身房,建议穿戴透气手套及长袖衣物,减少间接接触传播风险。
饮食与作息调节可辅助增强免疫。免疫力下降是病毒活跃的诱因之一,患者应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导致的免疫波动;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A(胡萝卜、菠菜)、锌(牡蛎、坚果)的食物,促进皮肤修复;减少辛辣、油腻食物摄入,避免刺激炎症反应。适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每周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有助于调节代谢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损。
物理治疗后的居家护理需谨慎。若接受激光、冷冻等治疗,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,结痂期避免沾水,防止继发细菌感染;脱痂时可能出现瘙痒,切勿强行剥脱,应让痂皮自然脱落以减少疤痕风险;外出时做好防晒,避免紫外线加重色素沉着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扁平疣的居家护理需长期坚持,若疣体持续增多、发红或出现疼痛,应及时就医。日常护理与规范治疗相结合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