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沙滩、健身房的淋浴间、家中的浴室地板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,可能正暗藏“隐形地雷”—足底疣。这种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发的皮肤问题,常因赤足行走时接触污染物而感染,初期仅是脚底的小硬块,却可能随着时间逐渐“膨胀”,成为行走时的“刺痛炸弹”。
足底疣的潜伏期往往被低估。感染后,病毒可能在皮肤下默默繁殖数周甚至数月,初期仅表现为比周围皮肤略硬的淡黄色小点,容易与鸡眼、老茧混淆。但随着病毒活跃,硬块中心会出现黑色小点,表面粗糙如菜花,按压时疼痛感加剧。更棘手的是,足底疣具有传染性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通过共用拖鞋、毛巾等扩散至其他部位或他人。
赤足行走是感染的主要“推手”。公共场所的潮湿地面、未清洁的健身器材,甚至家中的浴室角落,都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。当脚底皮肤有微小伤口或长期受压(如穿不合脚的鞋子)时,病毒便趁虚而入。许多人误以为“忍忍就过去”,却不知足底疣会因摩擦和压力逐渐增大,甚至影响正常行走。
应对这场“隐形危机”,预防与护理需双管齐下。避免赤足接触公共区域地面,随身携带拖鞋或使用一次性脚套;保持脚部干燥,运动后及时清洗并擦干脚趾缝隙;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,减少脚底闷热潮湿环境。若已出现疑似症状,可用温水泡脚后涂抹含水杨酸的软膏,软化角质并抑制病毒活性,但需坚持使用数周才能见效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足底健康关乎日常行动的舒适度,日常防护需像关注面部护理一样用心。若硬块持续增大、疼痛加剧,或出现多个疣体聚集的情况,建议及时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