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高温潮湿,皮肤稍有不慎便可能“闹情绪”——局部泛红、瘙痒,随后出现小水疱,破溃后结痂却持续渗液,这往往是急性皮炎的典型表现。急性皮炎多由接触过敏原、蚊虫叮咬或汗液刺激引发,处理不当可能加重症状或延长病程。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,能快速缓解不适,避免皮肤进一步损伤。
结痂渗液期的皮肤如同“受伤的屏障”,此时最忌强行撕扯痂皮或过度清洁。痂皮是身体自我修复的“保护层”,强行揭掉会暴露新生皮肤,增加感染风险。若渗液较多,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柔巾轻轻按压吸干,避免反复擦拭;若痂皮周围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,可能是继发感染的信号,需减少局部刺激并观察症状变化。
清洁与保湿的“平衡术”是关键。急性期皮肤敏感,水温过高会加重充血,水温过低则可能刺激神经引发瘙痒,建议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冲洗,避免使用肥皂、沐浴露等碱性清洁产品。清洗后3分钟内,涂抹成分简单的保湿霜,形成锁水膜,帮助修复屏障。若皮肤破损严重,可暂时跳过保湿步骤,优先保持干燥。
衣物与环境的“细节调整”能加速恢复。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,减少摩擦对皮肤的刺激;床单、枕套每2-3天更换一次,避免细菌滋生;室内保持通风干燥,湿度控制在40%-60%,过湿环境易滋生真菌,加重皮炎症状。若需外出,做好物理防晒(如戴帽子、打伞),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损伤皮肤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急性皮炎的护理需“温和+耐心”:避免搔抓、烫洗,减少化学刺激,给皮肤充分的修复时间。若皮疹范围扩大、渗液增多或伴随发热,需及时就医。科学应对,才能让皮肤早日恢复健康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