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秃,俗称“鬼剃头”,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,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,但前额头却成为其“青睐”区域之一。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专家表示,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、病理及外部因素影响。
1、局部血液循环的“疏漏”
前额头的血液循环相对身体其他毛发旺盛区域而言,存在一定特殊性。头皮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分支,前额头部的血管分布相对较为稀疏、细小。当人体处于长期精神紧张、压力过大的状态时,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,血管会持续收缩。前额头部的毛细血管因血管壁较薄、弹性相对较差,更易受到这种血管收缩的影响,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。毛囊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,生长代谢受到抑制,原本健康的毛囊逐渐萎缩,头发失去生长根基,引发斑秃。例如,一些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、长期熬夜加班的职场人士,前额头斑秃的发生率相对较高,就与这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密切相关。
2、免疫系统的“误判”
免疫系统本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“忠诚卫士”,但有时也会出现“误判”。在前额头区域,毛囊的抗原性可能因遗传、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,使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“外来异物”,进而发动攻击。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,引发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,破坏毛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,导致头发脱落。这种免疫异常可能受到遗传因素影响,若家族中有斑秃患者,个体携带易感基因,前额头毛囊在特定条件下就更容易成为免疫攻击的目标。此外,感染、过敏等外界因素也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,增加前额头斑秃的风险。比如,一些人在经历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后,前额头突然出现斑秃,便是免疫系统“误判”惹的祸。
3、外部刺激的“累积效应”
前额头长期暴露在外,更易受到各种外部刺激。紫外线照射是常见因素之一,长时间日晒会使前额头皮的角质层变薄,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毛囊变得脆弱敏感。同时,紫外线还会产生自由基,损伤毛囊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,影响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。此外,频繁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、染发剂、烫发剂等化学产品,会对前额毛囊造成直接伤害。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破坏毛囊的微环境,引起毛囊炎症,阻碍头发生长。一些人为了追求时尚,经常变换发型,过度牵拉前额头发,如紧扎马尾、编发等,也会使毛囊受到机械性损伤,长期积累下来,就可能导致前额头斑秃的发生。
南京皮肤病研究所提醒:斑秃在前额头出现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了解这些原因,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,守护好这一方“头顶风景”。